新闻动态

进宫两百年的“茶王”归乡省亲,热度不减,持续刷屏......

2021-11-05 来源:安化黑茶网


虽然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已圆满落幕,但在黑茶文化节活动期间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请回的“茶王”关注度依然不减。不少游客为了一睹茶王风采,特地赶往黑茶博物馆“茶王”展示区,即使时过百年,也依然能看到敦实、完整的茶体,颜色黑中透着金黄。游人见之,无不纷纷感叹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的神奇魅力。


嘉庆御茶,前世今生


过去,有“道光百两,同治千两”之说,认为“千两茶”始创于清同治年间。“故宫树形花卷茶”的发现,将“千两茶”的创制年代追溯到了清嘉庆年间。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主任刘颂华介绍,此茶是嘉庆年间进入宫廷的贡茶,是1983年故宫工作人员在清理嘉庆皇帝的生活用品时发现的。


“故宫树形花卷茶”发现之初,曾一度被认为是普洱茶,并被标注上“茶字25号树形普洱共两块每块重十斤”字样。后经研究人员仔细观察和查阅史料考证,发现此茶茶体的凹痕,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千两茶”在制作时用竹制篾箍捆扎茶体留下的。2010年,这件文物被正式鉴定为现存最早的安化“千两茶”实物,是最为稀少难得的作为饮用品的国宝级皇宫藏品。


离家百年,省亲百天


国宝级皇宫藏品的归家之路,手续纷繁复杂,需经省、市、县三级文旅部门与北京博物馆多轮对接协商后,在文物运输人员和安保人员的保护下,方能启程回乡。


在安化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离家百年的“嘉庆千两”在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上惊艳亮相。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2月10日期间,面向全社会展出。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嘉庆实物千两茶第一次和广大黑茶爱好者近距离见面,亦是真实展示安化茶好品质,反映安化制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的历史性的时刻。



在安化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离家百年的“嘉庆千两”在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上惊艳亮相。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2月10日期间,面向全社会展出。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嘉庆实物千两茶第一次和广大黑茶爱好者近距离见面,亦是真实展示安化茶好品质,反映安化制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的历史性的时刻。


工艺传承,生生不息


“故宫树形花卷茶”诞生地安化县,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属于雪峰山区。此地山清水秀、林深雾重,加上独特的冰碛岩地貌影响,孕育了我国知名优良茶树品种——云台山大叶种。此茶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强,用来制作的安化黑茶,具有特殊醇香和保健功效。


嘉庆皇帝“囤”的这件“故宫树形花卷茶”选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精制而成,品质与现代安化黑茶“千两茶”等一脉相承。


以“故宫树形花卷茶”为代表的“千两茶”,是安化黑茶的一个品种,以每卷(支)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需将黑毛茶经汽蒸变软后灌入垫有蓼叶和棕片的长圆筒形竹制篾篓中,用棍、锤等筑制工具,运用蒸、灌、绞、压、捶、滚、箍等工序,经多次反复锤压和束紧,使茶支达到致密坚实的要求,最后形成高160厘米左右、直径20厘米左右的呈树状的圆柱体。之后,还要“日晒夜露”四十九日,自然干燥而成。这套特有的制茶工艺,传承了上百年,如今已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自然与时光雕琢、酝酿而出的“千两茶”与重量较轻的“百两茶”“十两茶”“花砖”等安化黑茶一样,都具有耐存放的优良品格,保存得当的陈年茶口感和品质还会更上一层楼。原始、古朴、大气,独具魅力,既有浓重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又具有粗犷、阳刚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与奋发精神的象征。


相关推荐